睢县网

           睢县最具权威的网络新闻媒体
           中共睢县县委宣传部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品读水城

历史文化相联谊 睢县三都两共赢

时间:2015-07-15 09:17:07  来源:睢县网  作者:黄业波
 
 
    睢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属于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城区拥有五个卫星湖、近万亩湖面,被称为中原水城。睢县,因睢水而得名。据《睢州志.山川篇》记载:“川有睢水,首受浚仪莨荡渠。”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云:“睢水出陈留县西莨荡渠,东北流。”“睢水又东经襄邑(今睢县)故城北”。因此我们可以说睢县是古睢水流域的核心腹地。“水”在我们贵州水族同胞这里称“睢”(音水sui),并自称“睢族”、“睢人”。远在殷商时期,睢人住在睢水,睢水流域资源养育着睢人,睢人与睢水是密不可分。因此,“睢”的名称不仅成为部落、部族内部认同的统一称号,也成为和外界周边部落、部族相互区别的称号。尽管岁月星移斗转,历史沧桑剧变,在殷商亡国之后,大多自称为“睢”的部族群体南迁之后,依旧保留“睢”的自称。而记载水族语言的文字符号称“泐睢”(音了le水sui),系先商时期在甲骨上契刻的文字,与中原地区挖掘出土的甲骨文显然同根同源,因此,不少中外学者认为水书是研究甲骨文的活化石。
 
   甲骨文中的“水”字繁简不一,既像水流之形,又像河流之形或许是河的形象化表述。水族至今保有的水的(睢)的称谓,其实是远古先民对河的最原始的文化称谓。依据上述观点,我们有理由相信:水书、河图、洛书同系黄河文化之一脉,共源于睢水流域远古先先民们观象授时的文化质点呢。这也符合56个民族是一家,中国传统文化始终是一元正统的观念。
 
 5f19122ft7824a32aede9&690.jpg
     
      据考证,睢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劳动、生息、繁衍在这片土地上。远古睢水流域,曾经是先商远古先民们察日、观月、辨星辰,也是创建天干、地支授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明清两代《睢州志》记载的旧城北一里许的历坛及凤凰蛋的传说,就可以说明远古时期睢水之滨的襄邑,是古代授时文化起源的核心腹地;与此文化密切相关的中国缫(sao)丝业和丝绸之路,睢水流域的襄邑(今睢县)一带也是最主要的源头之一;的确,中国的授时文化,桑蚕丝织文化,曾经创造和领先了世界光辉灿烂的文化最高成就,西晋文学家左思在他的《魏都赋》中盛赞“锦绣襄邑”,可见睢县的丝织历史延绵长达数千年。除此而外,“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在此建立霸业,死后葬于此地,东湖中的襄陵就是宋襄公墓陵遗址。尤其睢水与水书、水族、及中原文化相关联的研究,意义重大。对民族间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现象的交流与传播,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大有裨益。在中原水城睢县这片大地上,风流人物更是不胜枚举,由此所遗存的历史文化遗迹也是星罗棋布,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为历史文化研究爱好者提供了土壤。

 5f19122ft7824a12bc0db&690.jpg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祥地,是诞生中华文明的金色摇篮。中原文化是中华文明精神的核心价值所在;中原大地是演绎中国历史的中心舞台。在中原水城睢县这片大地上,风流人物更是不胜枚举,由此所遗存的历史文化遗迹也是星罗棋布,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为历史文化研究爱好者提供了土壤。在前不久睢县举办的“中原水城历史文化暨旅游产业发展论坛”上,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和贵州民族学院教授潘朝霖等就水族起源与睢水的关系进行了广泛、很有价值的探讨和交流,发表了很好的意见,加深了我们对历史文化认识。睢县与三都水族自治县的领导以此为契机,在历史文化上寻找共性,并组团互访,不断交流经验,寻求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联谊,在增进民族团结的基础上,在发展经济和旅游项目开发上取长补短、相互支撑,为实现两县共赢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古代的睢县境内有睢水河流,睢县系睢水流域文化圈的核心地域,为加快各地区之间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原水城——河南睢县与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的民族文化交流的钥匙已经开启。这将意味着睢县与三都县两地的社会进步,经济的繁荣,民族文化的融合及其文化项目旅游联合开发将出现一个前所未有的辉煌局面。
 
 5f19122ft7824a200fd2e&690.jpg
 
    文化寻根与探源工程是文化大潮中的热点,也是考定一个国家民族团结,政权稳固与否的大是大非问题。中华民族的形成无疑是中国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不断由一个质点四处散射、流徙、演进的结果。究其根系,一脉相承。可以断言,水族和中原睢水,在文化渊源上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可谓:“一脉睢水连接水汉两族  黔贵中原永聚深情厚谊”。血浓于水,唇齿相依。我们相信,随着两地交流的日益加深,定能实现双方互利共赢,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睢县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睢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睢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睢县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睢县网联系。
电话:13837022828 电子信箱:sxwlk@163.com sxwangfangyong@163.com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中山松醪赋
中山松醪赋
洞庭春色赋
洞庭春色赋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