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县网

        睢县最具权威的网络新闻媒体
        中共睢县县委宣传部主办
睢县水城骄子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深度报道

风雨沧桑传薪火 苗楼百年兴教歌

时间:2012-08-22 10:11:26  来源:中新网河南新闻   作者:

苗志强校长在他十分简陋的办公室内接受采访

苗楼初中领导班子成员与本文作者(中)教学楼前留影

苗楼初中临近退休的老教师孜孜不倦传道授业

来自内蒙、河南漯河的两名年轻特岗教师在操场接受采访

寄宿就读于苗楼初中两名来自外乡镇的同学

一、腥风血雨伴她诞生

    中新河南网睢县8月20日电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旧中国风雨飘摇,苦华夏民不聊生,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就是那个年代,平岗苗楼一带在睢县较早出现了进步人士和共产党人的活动,他们把救亡图存的希望寄托在进步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上;唤起民众革故鼎新首选兴办学堂。于是,苗楼学校就诞生在这样一个极不平凡的社会背景里。

    苗楼学校永远和这样一个人的名字连在一起,他叫苗铁峰,名家树,字伯珊,1880年生于睢县苗楼村。他自幼聪颖好学,博闻强记,出口成章,颇得老师赞赏。但屡次科考不第,老师深为不平地说:“前程,钱成,无钱不成。无钱行贿主考大人,焉能考中秀才,光耀门庭!”铁峰愤然道:“吾家境贫寒,仅能维持最低生活,哪有钱去买功名!”他岳父张执中闻讯,要筹措50两银子相助,铁峰执意不从。

    1898年戊戌变法,废除科举兴办学堂,苗铁峰考入开封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睢县劝学所任劝学员,和劝学所所长徐二先生共同兴学堂、办教育。二人深入乡镇广为宣传,并在县城内萧曹庙办了一所高等小学堂,继之又在苗楼、铁佛寺、阎土楼和马庄办了几所初级小学。办学堂没有经费,苗铁峰就四处奔波,多方筹集。后来政府责令没收庙宇寺院的田产,作为学堂的开支。此举触犯了土豪劣绅的利益,于是他们造谣惑众,煽动一些愚昧的群众破坏学堂,咒骂“洋学堂学妖术,学洋鬼子,成不了功名。”并对苗铁峰和徐二先生等进步人士怀恨在心。但苗铁峰他们对封建势力的鼓噪和恫吓嗤之以鼻,办学堂的决心丝毫没有动摇。

    苗铁峰在那个时代于苗楼倡导办学,煞费一片苦心,起初他挨家逐户宣传办学堂的意义,有的户一次说不通,就说第二次,最后终于得到群众的同情和支持。苗忠林带头把自己柴草园里的四间北屋让出作教室,义务支持办学,其他人也纷纷送子女到学堂学习,就连附近三里五村的人也把孩子送来上学。一个教室不够用,苗铁峰又让出自家居住的三间房子。教室宽余了,就把男女生分开上课。以后苗铁峰又筹集资金,买了一块地基,动员群众扒庙宇正式建起了一所小学。

    苗铁峰办学既重教学,更重育人。他常用“人不学不知艺、玉不琢不成器”的古训教导学生刻苦读书;告诫学生只有读书才能医治愚昧和无知,只有有了知识才能报效国家。他憎恶那些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苟且偷安的庸俗之人,引导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教育学生学岳飞精忠报国,效诸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像孙中山那样“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以此启迪学生的抱负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历届学生受益匪浅。

    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消息传来,举国欢腾。苗铁峰和他的老师同盟会员马变三、苗楼学堂老师杨作雨一起剪掉标志着民族耻辱的长辫子,四处宣传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坚定地站在了革命者一边。但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恢复帝制,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对。苗铁峰同马变三一道,响应革命党的号召,在睢县发表讨袁檄文。袁世凯在全国大肆搜捕革命党人,捉拿进步人士,马变三被捕入狱,苗铁峰和杨作雨为防不测,只得远遁他乡。袁世凯死后,苗铁峰和杨作雨复返时,马变三已在狱中被折磨致死将近三个月了。苗铁峰悲痛万分,慷慨陈词道:“吾受马老师教育多年,未曾报答启蒙之恩,先生为国为民而死,有一日吾终将为老师报仇雪恨!”

    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苗铁峰逐步接触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结识了共产党人萧人鹄、张海峰、吴芝圃、于秀民等。于秀民是当时的中共睢县县委书记,曾到苗楼举办读书会,开办平民夜校,常和苗铁峰商讨农民运动大计,苗楼学校成了他们活动的场所,党的阳光雨露较早布泽于苗楼学校。1926年冬,苗铁峰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苗铁峰的革命行动越来越引起当地反动势力的仇恨与敌视,伪保长与恶霸地主勾结在一起,密谋杀害苗铁峰。1939年6月19日,苗铁峰被残酷地杀害在会济河岸边。苗铁峰血沃疆土,他的儿子苗久润、苗久瑞等当地革命后来者及仁人志士继承先烈遗志,闹革命,护学堂,苗楼学校一代又一代薪火相传,成为革命先驱者一座永远的丰碑,光照人间,激励后人。

    二、歧路逆境不阻征程

    一唱雄鸡天下白,千树桃李次第开。借得东风化甘霖,春苗棵棵向阳栽。全国解放了,苗楼学校得到了新生,农家子弟欢呼雀跃,在这所用烈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学校里平安就学,幸福地成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苗楼仅有小学已经不能满足广大村民及其学子向往更高一级学校求学的愿望。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尽管遭受“文化大革命”动乱之苦,尽管苗楼群众的生活还极其贫困,他们仍然节衣缩食,一檩一椽,一砖一瓦,出资出力,建起了一所自己的初中。那时办初中,肯定缺少师资力量,苗楼几个有文化的年轻人毅然登上讲台,成为每月仅拿6元钱工资的民办教师。前不久,记者在苗楼学校采访时还见到了他们,他们曾经是拥有近20年民办教师身份的老教师,如今已是早生华发,霜雪两鬓,却仍然守望桃李,不舍耕耘。

    “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学校的教学秩序被打乱,学生“学工学农闹革命”,很少按部就班学文化。当时的苗楼也由“贫下中农管理学校”,他们心明眼亮,该知道如何管理。苗楼学校自革命先驱播下第一粒火种,就旨在依靠文化启蒙,学习文化才是孩子们的正业。为使九泉之下的先烈瞑目,为使新的一代健康成长,苗楼的贫下中农拨乱反正,排除干扰,始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竭力保持苗楼中小学的稳定。十年浩劫尘埃落定,苗楼学校又迎来柳暗花明。

    自后“文化大革命”时代到1995年,苗楼初中度过一段平稳发展期。学校管理规范,“四风”良好,教育教学质量显著,周边群众拍手叫好。可是好景不长,又起风波。上世纪末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又一次将苗楼初中推到风口浪尖上,苗楼初中面临着去留这一生死存亡的抉择。

    根据当时有关农村教育合理布局的文件精神,苗楼学校不论覆盖范围,还是生源基础,就连与镇中心中学相隔的区位距离,都在撤并之列。

    可是鉴于苗楼初中特殊的办学背景,多年来良好的教育教学质量,尤其是苗楼及其周边群众传统的尊师重教办学护学的风尚,一听说要撤掉苗楼初中,苗楼及周边的群众和在校师生说什么也不答应。

    那是1995年暑假中的一天,平岗镇政府院内突然开进了5、6辆满载群众的卡车和农用拖拉机,上至70多岁的老人,下至10多岁的学生,几百号人挤满了镇政府大院。他们全是苗楼的农民群众及部分教师和学生,他们自发组织起来,到镇政府“请命”,不为别的,就是要苗楼初中不能撤并。他们派出代表,找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据理力争。

    当时的教育管理体制是村办小学、乡办初中、县办高中,苗楼初中的去留自然有镇政府决定。镇政府为了全镇大局的稳定,顺应了民意,保留了苗楼初中。

    但是后来由于某种原因,苗楼初中最终还是没能独立地纳入睢县农村教育布局规划,成为苗楼兴教办学的百年憾事,苗楼初中隐隐作痛的一块伤疤。教育业内人士都知道,“不入农村教育布局规划”,这将意味着什么……

    三、自强不息精神长风

    会河滔滔向东流,九曲百折不回头。两岸多少传奇事,在水一方看苗楼。彩虹总在风雨后,沙漠尽处是绿洲。精神不息化长风,教书育人竞风流。今年的前些时候,记者“走基层”来到了睢县苗楼,走进了这所命运多舛的乡村老校。

    苗楼中学,现为平岗三中,坐落在睢县平岗镇北1500米处的苗楼村,紧邻会济河东岸,学校占地面积13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按“普九”要求应是4000平米以上),现开设1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00多名,来自周边10多个行政村。目前,学校现有一栋教学楼,可容纳8个教学班,其余的教学班、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图书室、仪器室、实验室、教师办公室以及学生宿舍、食堂等仍然是上世纪70年代初建校时的老屋,这种阴暗低矮的情状在其他学校并不多见。学校现有教职工32人(按正常比例配备应是47人),其中本科学历教师8人,大专学历教师20人,有7名教师已临近退休年龄。

    苗楼初中这种状况比照河南九年义务教育规定标准,生均占有面积远远不够,师资力量配备也缺口颇大,部分校舍虽不是危房,却凸显简陋,还有一些硬件建设也显得与现代教育教学不相适应。可是又有谁承想,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里,苗楼初中正在年复一年创造着奇迹,中招成绩连续16年位居平岗镇几所初中之首,就是在全县40多所初级中学排序中也从未出过前5名。今年中招又传喜讯,参考140名学生,120人被省示范性高中睢中和睢县回中免费录取。学校管理规范而富有特色,“四风”建设卓有成效尽显平安校园,最具有说服力的还是如下奇特现象——当别的学校逐年减少生源,这里却是“生满为患”;苗楼学校地处睢县县城偏远,却吸引了内蒙、漯河的有志儿男;在与条件优越的学校屡屡比拼中,苗楼初中总能令学生家长刮目相看……

    在苗楼初中采访,笔者和现任校长苗志强有了一次深谈。苗志强生长在苗楼村,苗楼小学、苗楼初中是他的母校,后又在这里执教,至今已有30年,任校长也已经18年,他与苗楼学校荣辱与共,血脉相连,他是苗楼初中发展的见证,对这所学校具有铁定的发言权。

    这些年,风雨中走过来的苗楼初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质——秉优良传统,树自强精神,用事实说话,让社会见证;坚持有信仰、有信念、有信心和争气、争先及回报社会的“三有”“两争”“一回报”治校理念,长存危机意识,强化内部管理,始终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

    在“规范化学校”管理中,苗楼初中实行校长负责制下的教导处、校总务、团支部、学生会等“四项”职能管理。教导处负责教师队伍建设、教风与学风培养;校总务负责教学后勤工作和学生生活管理;团支部、学生会负责对内对外形象宣传、学生的素质教育、心理干预及习惯养成等,四项职能分工协作,横向联动,成为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有机整体。

    在“校园工程”建设中,尽管镇党委、政府及中心校做了不少努力,但鉴于苗楼初中办学体制原因,很少能独立立项安排项目。于是,苗楼初中凭着自强不息的精神,硬是从两年的生均经费中挤出17万多元,加上6万元的项目款,购买了近2000平方米的废坑塘,自力更生填土打围墙,建起了一栋350平米的实验楼和1000多平米的操场,师生厕所也得到有效改良……

    苗志强校长告诉笔者:历史已经翻开新的一页,面对过去,我们能够理解。一路走来,镇党委、政府以及中心校的领导从来没把苗楼中学另眼看待;周边群众一如既往,把自己的孩子送进这所学校,这正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与爱戴;在教育均衡发展的今天,我们有责任也有权利得到政府的扶持与关怀;值得欣慰的是,根据平岗镇新型社区规划安排,苗楼中学已纳入平岗新北社区之内,不久的将来,苗楼初中这所社区学校将披着历史的风采,走进新的时代。

    因为要写这篇文章,笔者到处寻找有关苗楼初中的材料,但是找遍众多媒体,得来却是甚少。或许,这篇通讯应是苗楼初中历史上最为翔实的报道。即便如此,苗楼初中,你并非处在被人遗忘的仡佬,你正以自身的个性特色及办学成效,不但发扬光大了苗楼兴教办学的优良传统,而且为新时代农村教育增添自豪与荣耀。苗楼初中,我们愿你一路走好!(曹永钦 孙宝现 刘涛)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睢县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睢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睢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睢县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睢县网联系。
电话:13837022828 电子信箱:sxwlk@163.com sxwangfangyo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