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县网

        睢县最具权威的网络新闻媒体
        中共睢县县委宣传部主办
睢县水城骄子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化

李孟旸的七律《襄台夕照》赏析

时间:2017-03-03 15:06:30  来源:睢县网  作者:郑宪章

高台百尺俯城隈,旧趾遗踪半欲颓。

河广诗篇知尚在,襄公霸业已成灰。

白云满目从舒卷,乌鸟含情自去来。

千古崦嵫山半日,长回光景向崔嵬。

这是李孟旸的七律《襄台夕照》,被 刻在襄园宋襄公陵墓正前方的壁石上,可惜上面没署作者姓名,是个缺陷。

 一、作者简介

李 孟 旸 , 字 时 雍 , 出 生 于 明 朝 代 宗景泰年间(1450—1457年),睢州锦衣乡 犁 岗 里 大 里 庄 ( 今 平 岗 镇 大 李 庄 村 )人,成化进士,官户部给事中。曾到大同盘查粮库,回朝以后,陈奏(明宪宗时期1465—1488年)加强边备的十件事,为朝廷采纳。甲辰(1484年,明宪宗皇帝时)出使古城(今越南南部),当时占城王被安南(今越南北部)王杀害,朝廷派遣使者封占城王之弟剂亚麻勿庵为王,诏书未至勿庵已死,他的臣下提婆苔窃取了封印。朝廷又派遣孟旸封王的二弟古来为王。孟旸上言:“占城地处险要偏僻,和安南之间的矛盾还未平息,提婆苔又生篡位野心,万一不听朝廷命令,就会损害中国的威信。应当让占城派遣使者,令使者传命古来,同时下诏安南,令其悔过,不再与占城相争。”皇上采纳了他的建议,数年之后,古来终于来崖州接受了明朝封 诰。明孝宗弘治时,李孟旸任湖广参政,分守常德,不久升广西左布政使,再升右分守常德,不久升广西左布政使,再升右 郎,晋工部尚书(正二品)。南京守备太监多次到李孟旸处诉说南京宫殿毁坏,请予修缮。李孟旸说:“国家已定都北京,修此何为?”此议为止。南京郊区多产芦苇,苇课(税)是一项很大的收入。年久 逐渐被权势人家侵夺。李孟旸一一清理,课税增多,国用充足而民不被骚扰。有人以受灾请减免苇课,李孟旸认为:洲人争 着佃苇,可想其利很大,如果免其课税,则国用不足,必加重百姓负担,是有损于根本而有益于蛀虫,加以拒绝。明武宗皇帝正德(1506)初年,三次上疏请求致仕(退休),经他再三恳请,武宗皇帝才准许他告老还乡。卒年78岁。著有《南冈集奏议》、主修《睢州志》等。李孟旸身材高大魁梧,胸怀宽广,恼怒不加于仆役。其弟孟晊,同榜进士。孟旸官给事中,孟晊官御史(后至按察使正三品)时人称为 “双凤”。

诗文赏析

李孟旸吊古诗共八首,《襄台夕照》是 第 二 首 。 写 的 是 襄 台 , 就 是 现 在 的 襄 园 , 又 叫 望 母 台 。 《 睢 州 志 》 载 : “ 襄台,在州治东,春秋宋襄公陵墓在焉,说者谓:襄公母在卫,制子礼而不得归同,故筑此台望之。至今台址尚存,登临其上而一州之境皆在目睫间。” 首联,既第一、二两句,点明描写的对象—襄台和它所在位置。以及它的地貌、形状。襄台什么样,多高?一百尺,十丈,三十三米多。说明:500多年前襄台还有30多米。在什么地方,在城边,城角里(东南角)。俯:屈身,屈踞的意思。隈(wei喂),角落,或弯曲的地方。这个古老的遗迹,襄台,已经荒芜倒塌了,很少有人到这里来。颔联,既第三四两句,将诗的意境推进了,《诗经》的名篇《河广》广泛流传下来,大家都知道,而宋襄公的霸业已灰飞烟灭,谁也看不见了,没有 成 功 。 这 两 句 有 两 个 典 故 : 一 是 《 河广》诗,我国古典《五经四书》中的《诗经》中载,宋襄公之母(卫文公之妹)被遣 送 回 卫 国 , 思 念 宋 国 不 止 , 故 作 《 河广》诗:谁谓河广,一苇航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襄公霸业:宋襄公,春秋五霸之一, 齐桓公去世之后,宋襄公想接替齐桓公的霸主地位,于是与齐孝公、楚成王会商同意,举行盂亭会盟(今睢县城西北10公里梁庄西),楚成王私带兵马绑架了宋襄公 , 协 迫 与 会 诸 候 立 楚 成 王 为 盟 主 。 之 后 , 宋 襄 公 为 了 雪 耻 , 与 楚 成 王 在 泓 水 (今睢县东南,柘城西北,二县交界处)大战,因不采纳其兄目夷之言,坚持“君 子 不 乘 人 之 危 , 仁 义 之 师 不 击 半 渡 ” 。  “君子不鼓不成列,不能贪图眼前一利,丢 掉 万 世 仁 义 ” 的 观 点 , 被 楚 军 用 箭 射 伤,逃回襄台行宫,次年伤发而亡。  颈联即第五六两句,满天的白云自由自在地飘飞,任意舒卷。“乌鸟含情”指  “乌鸦反哺”,相传乌鸦能反哺,老乌鸦老了,飞不动了,不能去寻食了,小乌鸦就寻食喂老乌鸦,以报养育之恩。自古以来,人们都用“乌鸦反哺”比喻人子孝敬父母。李孟旸把“乌鸦含情反哺”与宋襄公筑台望母联系起,此创作手法和用典之妙恰到好处,读来意味深长,让人拍案叫绝,终生难忘。这两句是全诗的佳句,是  诗眼,为诗界所称赞。也是这两句,把这首诗的意境推向了高峰。尾联既最后两句“千古崦嵫山畔日,长 回 光 景 向 崔 嵬 ” 。 一 是 点 出 时 间 , 写 “ 襄 台 夕 照 ” , “ 夕 ” 是 晚 的 意 思 , 指太 阳 快 要 落 山 的 时 候 , 这 里 还 有 一 个 典故 , “ 崦 嵫 山 ” , 山 名 , 在 今 甘 肃 天 水县西部,古代常用来指日落的地方,《山海 经 · 西 山 经 》 : “ 乌 鼠 同 穴 , 山 西 南三 百 六 十 里 曰 崦 嵫 山 ” 。 古 代 人 认 为 , “ 日 没 所 入 山 也 ” 。 还 有 夸 父 追 日 的 故事,夸父决心追日要追到崦嵫山,结果未到 崦 嵫 山 , 渴 死 了 。 崔 嵬 , 有 石 头 的 土 山,高高的样子,这里指襄台。这两句的意思是,傍晚,西方崦嵫山边的落日,放射着漫长的回光,照着襄台,景色非常美丽。这就是襄台成为八景之一的缘故。

这首律诗,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该相粘的相粘,该相对的相对。用典如镶珠, 一首七律,接连用了“河广诗篇”“襄公霸业”“乌鸟含情”“崦嵫山”等四个典故,且恰到好处,让人称绝。

这首诗,李孟旸不单是仅仅写了襄台的晚景,同时,也暗示出李孟旸晚年思念家乡,早想告老还乡的心愿,正好印证了他在明武宗皇帝初年,年过七十的他,先后三次上疏请求致士告老还乡的真实心情。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睢县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睢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睢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睢县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睢县网联系。
电话:13837022828 电子信箱:sxwlk@163.com sxwangfangyo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