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时节,睢县惠济河畔迎来盛景,长达43.3公里的河岸两侧,油菜花竞相绽放。金黄花海与碧水蓝天相互映衬,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拍照打卡。

曾经,惠济河因生态恶化饱受诟病。经过系统治理,河道水质实现从劣Ⅴ类到Ⅲ类的显著提升 。河道清淤疏浚工程不仅重塑了湿地生态系统,还为鸟类打造了栖息乐园。睢县通过生态修复与产业植入双轮驱动,在河滩地规模化种植油菜、蒲公英、金丝皇菊等兼具景观价值与经济效益的作物,构建起“春赏花、夏观绿、秋品菊、冬药膳”的四季产业链。
为进一步巩固治理成效,睢县以惠济河为生态主轴,将榆厢森林公园、惠济文化大观园等20余个景点串联成线,构建起“水韵惠济”全域旅游格局。曾经的“问题河”,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样本。

在惠济河的滋养下,一个个特色村落重焕生机。河集乡吴庄村曾是有名的“后进村”,通过环境整治、坑塘生态修复和产业升级,将废弃坑塘改造成“石榴湖”,配套建设环湖步道、亲水平台与观景凉亭。同时,发展辣椒种植与剁椒深加工产业。如今,吴庄村日均接待游客超200人次,胡辣汤、生态牛羊肉等农家美食深受游客喜爱。
孙聚寨乡滑楼村创新“党建+产业+康养”模式,建成360亩菊花种植基地,并打造垂钓园、百草园等体验项目。村民郇树新高兴地说:“土地流转后,我在菊花田务工,日工资最高能拿到120元,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比外出打工强多啦。”
如今,睢县正按照“1921”发展规划,连通城区9大湖泊水系,建设百余个口袋公园,串联惠济河沿线40多个行政村,打造产业经济带。2024年,全县接待游客量五十多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4800万元,其中白庙乡徐阳沟村、尚屯镇回示村、五河湾示范区齐庄村、小杨庄村等更是入选了河南省第一批乡村建设示范村。

夕阳余晖下,游客在河畔打卡,村民在田间劳作,一幅生态宜居、产业兴旺、富民兴村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睢县徐徐展开。从“生态疮疤”到“绿色动脉”,睢县以水为脉,书写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