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光影,总能照亮前行的方向。无声的呐喊,最是激荡心扉。8月1日,睢县融媒体中心在“八一”建军节这个特殊的日子,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观看历史题材电影《南京照相馆》,触摸历史最滚烫的脉搏,凝聚砥砺奋进的力量。
当快门声与枪声在银幕上交织,老金在底片上涂抹的每一道划痕,都是普通人在绝境中迸发的勇气。正如导演申奥所言,“照片是无声的子弹”,当高叶饰演的林毓秀在片尾记录战犯伏法的瞬间,光影已从侵略者的帮凶,变成捍卫民族尊严的武器。这种转变,恰是中华民族从屈辱到觉醒的隐喻。
在睢县这片曾见证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土地上,这样的觉醒从不陌生。70多年前,睢杞战役的硝烟中,豫东百姓推着独轮车支援前线,用朴素的行动诠释“军民鱼水情”。《南京照相馆》中那句“中国人不许可你们这么糟蹋”的呐喊,与睢县烈士陵园里“为人民解放而牺牲”的碑文,跨越时空形成了共振。历史从未远去,它就镌刻在我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
影片以“大历史、小切口”的叙事,让英雄主义回归普通人的抉择。就像吉祥照相馆里的人们,起初只为“多活一日”,最终却甘愿用生命传递真相。睢县籍维和战士王宁在非洲写下的家书里说:“我们站在这里,就是为了让家乡的孩子看不见战争。”这正是“铭记历史,吾辈自强”的最好注脚。
从南京照相馆的暗房到睢县融媒体中心的直播间,变化的是记录时代的工具,不变的是对真相的坚守、对家国的热爱。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何尝不是新时代的“影像守护者”?用镜头记录乡村振兴的变迁,用笔尖书写强军梦的故事,让更多人看见平凡中的伟大,正是我们传承红色基因的方式。
“八一”军旗猎猎,映照着来路,也指引着前方。当《南京照相馆》的片尾字幕升起,我们更加明白: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让罗瑾们未竟的理想——一个“山河无恙、国泰民安”的中国,在我们手中愈发清晰。这,便是今日之中国对昨日之苦难最有力的回应,也是每个中国人对历史最庄严的承诺。
|